AI反而是文科生的好时代|对话硅谷AI+创始人Lynn Duan
日期:2025-04-14 21:05:21 / 人气:4

AIGC来临后,很多泛文科工作似乎都被取代了。对就业来说,文科越来越无用?世界不需要文科生?在AI时代文科生真的只能干“脏活累活”吗?AI+的创始人Lynn Duan(段雨嫣)给了我们和市场很不一样的观点。
Lynn认为,Cursor能让普通人搭一个APP,或者写一个简单的后端成为现实,AI取代的其实是程序员。对企业来说,工程不再是难点,那些商业化、市场化的岗位就变得更加重要,而能胜任这些岗位的往往是文科生。
两年前,ChatGPT-3.5的出现令Lynn彻夜难眠。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,GPT-3.5发布当晚,产品出身的Lynn就拉了一些大厂的程序员、科学家和一些创业的朋友,开了一个ChatGPT相关的讨论会,而这也正促成了AI+的开端。活动的反响不错后,每周办一次AI讨论会也成为了Lynn的精神解药。
虽然草根出身,现在AI+已经是一个链接了2000多位AI创业者、投资人,帮助华人在北美硅谷创投落地、融资和认真探讨AI机会的创投组织。自创办以来,AI+帮助了50多名创业者在北美成功拿到投资,接待了200多位来自亚洲的投资人,举行了150多场关于AI的创投探讨,帮助了很多企业主用AI找到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......Lynn也非常乐在其中。
● AI+的一次讨论活动
和许多身在硅谷的人一样,她想做的事是“用科技改变世界”。我说,你这太理想主义了。Lynn坚持说,“内心想达到的目标越大,才能坚持得越久。”
《职场Bonus》邀请到硅谷AI+创始人Lynn Duan,一起来聊聊从北美市场看白领、文科生,在AI时代要面临的挑战,和其中蕴藏的机会。
人唯一不被AI替代的方法就是成为创始人 ╱ 一
这是唯一一个不用精通技术就可以进大厂的时代 ╱ 二
现在是Start-up最好的时机 ╱ 三
人唯一不被AI替代的方法就是成为创始人
职场Bonus:北美的毕业生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?
Lynn :他们挺懵懂的。我去校园演讲,看到一位创始人招聘,他对人要求非常严格,学生们都有点害怕了。他要求学生们要关注一些国际,和行业中的事情,比如现在中美发生了什么?机器人(行业)现在怎么变?大模型现在怎么变?最近MCP [1] 协议、A2A [2] 出来了,这些东西,创始人要求学生们能事先有了解。然后就是Better prepare for career(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)。
职场Bonus:应届生就业市场情况?
Lynn :和国内差不太多。中美两国是国际上来说,AI发展比较快的两个国家,AI现在已经能取代很多岗位了。举个例子说,之前美国的公司,很多都有内部专门去写技术文档,或者写公司Blog的这些人。大部分公司,通过做一些Agent to automate这样一个程序,把这些人优化掉了。
再比如,我们知道现在AI文生图和AI编程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。现在基本上每一个公司,它都不太有初级的这两种职务的岗位。因为初级的这个工作,几乎来说是可以被替代的。大厂实习转正的概率变低了,因为没有HC。
职场Bonus:你的视角来看,现在什么样的人不会被AI替代?
Lynn :人唯一不被AI替代的方法就是创业,成为一个创始人。因为将来什么样的工作,不管是写文章的、画画的、做产品的,还是写代码的,都会被AI取代。一定是这样的。白领,要不就成为能做AI做不了那10%的工作的人,要么就成为一个集大成的系统的创始人。
创始人每天需要去看很多信息,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况,去不断变换自己的策略。创始人的认知,每天都是在经历很多事情都过程中,快速迭代的。所以你会发现每一个创始人,经历都不太一样,他们做决策的时候就有一些惯性。这个惯性,也是AI所不能取代的地方。
职场Bonus:所以对应届生来说,现在是一个去初创公司的好时机?
Lynn :非常同意。在这里也呼吁一下大家去一些初创公司。为什么呢?因为在初创公司,你立马就能成长出来,就像我刚刚说的这种CEO的心法,都能接触到。你今天去写代码,明天写PRD,后天去画画。这样的多面手是很难被AI替代的,你永远都在变化中去学习的能力。这也是我们现在追求的核心的东西。
职场Bonus:我作为一个学生,想要去一个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初创公司,我们称之为“下一个字节跳动”,可以用什么样的一些标签去筛选?
Lynn :这很简单。你可以去搜最近官方发布的融资的信息(国内在 APP上面有报道,美国的话在谷歌上面搜Google founders、AI company founders),关注哪个公司融了多少钱,哪支基金投的。然后如果有能力的话,可以把这个流程做成一个Agent,让AI去自动抓取。大概这么筛1-2个月,把所得到的所有的公司都拉出来,基本按照list上面,融资从高到低去找,大部分都OK。
职场Bonus:是的,我们现在在做的“职升机AI”上面也可以找到这样的list。
职场Bonus:之前听别的朋友建议过,如果一个人想要突破自己的阶级的话,可以考虑去美国读MBA,在攻读的期间大厂就会过来挖人。这时候学生就可以先在美国大厂积累一段时间,在回国就可能会有个不错的收入。这种模式现在还可行吗?
Lynn :这个还不太清楚,因为我不太了解回国的人的情况。但是从我们社群成员们的背景来看,我觉得斯坦福大学的MBA能得到的资源,和哈佛、伯克利的不是一个量级的。因为斯坦福“离钱更近”,附近聚集了很多基金公司,大厂、创投气氛也在这里。哈佛和伯克利,距离斯坦福大学路程上差了半个小时,但学校就资源就很不一样,机会也不一样。这个现象也可以同理到国内。
[1] MCP 是指 Model Context Protocol(模型上下文协议),是由 Anthropic 公司在 2024 年 11 月提出的开放协议,旨在实现大型语言模型(LLM)与外部数据源、工具和服务之间的无缝集成。
[2] A2A 是 Agent-to-Agent Protocol 的缩写,由谷歌(Google)于 2025 年 4 月推出,旨在解决不同 AI 智能体(Agent)之间的通信与协作问题。
这是唯一一个不用精通技术就可以进大厂的时代
职场Bonus:现在的学生找工作的话,是不是都得是跟计算机沾点边的才行?对于美国这边的学生来说,哪些专业是相对来说还能保就业一点的?
Lynn :我觉得恰恰相反。现在是一个全新的时代,是唯一一个跟计算机都不用沾边,就可以获得很好公司的工作的时代。
为什么呢?因为AI这个东西,像Machine Learning(机器学习),Deep Learning(深度学习),然后包括整个Transformer Structure(模型架构),都太新了。我去年刚刚加入了一个大模型相关的学习组,发现里面全都是Google和Meta的工程师。甚至OpenAI的第十几号员工,也是5年前才开始学习这些东西的。可能最老资格学Agent的人,现在也不过两年的经验。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,你现在学也不晚。
AI领域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,只是你做没做过而已。
职场Bonus:文科生去做AI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?
Lynn :其实完全没有什么问题。你可以去用无代码的方式,像Cursor,或者Trae这种,写一个APP。如果遇到问题,可以找ChatGPT帮忙debug一下。万一这时候debug不了了,再用其他的工具,如Claude,再试一试。99%的问题都可以解决。
除非一个非常庞大的公司,需要分布式计算等事情,普通人随便搭一个APP,或者写一个稍微简单一点后端,现在是文科生也可以做到的事情。所以这是唯一一次,哪怕你没有系统学过编程,没有任何地位,你也可以在其他的事情上,有跟原来的程序员同事同跑的机会。
基本上我看到60%以上的公司,它最后的产品开发周期,就卡在那个工程问题那一环上。但是AI能解决这个问题之后,小厂们拼的是什么呢?其实是拼谁卖得更快、商业化做的更好,谁能够发现客户的需求。
现在就是Go to Market的这种重要性,尤其是跟人交互,跟人沟通的岗位,从来没有这么重要过。
职场Bonus:如果我没有AI的履历,也可以找到ai相关的工作吗?
Lynn :你先证明自己行,然后他人家才能相信你行。求职者可以自己做一些作品集。比如,买一块显卡,或者是买一个性能比较高的计算机和GPU,自己本地部署一个开源模型试一试。再做几个APP,上传到GitHub上,大家都能看见的。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去AI初创公司历练一下,或者是用AI工具做了10件,甚至20件不同的事情,我觉得都比在学校里面要有意义。
职场Bonus:Manus真的会让工具变成同事吗?Manus带火了Agent,那在硅谷Agent热门的领域有哪些?
Lynn :我觉得Manus最大的热点,还是做了通用的Agent。Manus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里程碑,但是我们现在对通用Agent的愿望还很卑微。因为现在AI能做好一件事,就已经很棒了。但是让它能做好12件事情,甚至更多,还有很多工程上的问题需要攻克。
第一,很重要的一点是Memory。现在的Agent,没有办法记住一天以上,或者说100万个token以上的东西(因为人一天产出的语言大概在100万Token,通用智能体的目标是做24小时的贴心助手,就要记住所有的话)。
另一个是人机交互的问题。我们很难去让智能体,在一个10个小时的任务中,确定每一步他做的都是你想要的样子。很可能你想要个马,最后做出来的是牛。
职场Bonus:你觉得大模型基座公司下一步的机会在哪儿?硅谷的大厂都在布局什么?
Lynn :我觉得两个方向,一个是大模型公司,一定是要拼谁先做出来AGI的,这是他们的重中之重。另一个方向是,这些基座公司现在都在优化自己的产品、API服务等。所以我们能看到,最近4o的产品做的非常好,它在每一个回答后都会有一个思维导图。
现在是Start-up最好的时机
职场Bonus:华人在硅谷的创业欲望是什么样的?
Lynn :华人的创业欲望一直是非常强烈的。对于华人能做出来最优秀的产品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。我觉得这一点其实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优势。
之前疫情的时候,我曾经和30多个产品经理一起对比分析了500多款中美的APP。那个时候发现国内的APP信息层级和密度比美国的要高的多。美国APP很多用户长尾的需求是没有被注意到的。其实也说明了国内是非常擅长处理人的需求的。
职场Bonus:像你见到最年轻的这种创业者,他大概是多少岁呢?
Lynn :我们见到的创业者有两个部分,一种是硅谷本地的创业者;一种是大厂出来的创业者。硅谷本地的创业者相对年轻一些,可能刚毕业,或者工作几年就出来创业了,大概九几年生的。另一种就是,在之前的公司做到了很高的位置,或者说做的不错,出来的创业者,甚至也有二次、多次创业的,他们的优势可能会在拿客户上面一些。
职场Bonus:一个典型的能创业成功的样本,它大概画像是什么样的呢?
Lynn :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,因为我们昨天也有和一位投资人聊到这个问题。投资人们喜欢的创业者是一个非常特定的类型。首先说,这名创业者要背景好,或者是名校毕业,或者是在学校里面比较出色,再或者大厂高管、有过创业成功经验等等。再者,创业者要能说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事情,并且非常坚信自己要做的事情。
一些有潜力的创业者,每次一讲自己做的事情的时候,不光肢体动作都灵活起来了,整个人都在发光。
职场Bonus:你周围有没有见过一些草根创业成功的案例?
Lynn :我觉得草不草根的不重要,重要是这个创业时是不是一个对自己产品非常坚信的人,另一个是他是不是一个很懂行的人。
因为现在95%的代码都是Cursor写的,技术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。作为一位创始人,没有什么技术壁垒,那产品的价值又是什么呢?另外,做产品还要看的是,能不能快速迭代、快速找到PMF、拿到客户、抢占市场等。
职场Bonus:能实现这一点的团队数量要有多大呢?
Lynn :三、五个人足矣。有个融了3000万(美元)的印度团队,差不多不到10个人,才成立6个月。
职场Bonus:你观察到的华人创业者不太擅长的地方在哪儿?
Lynn :我们看到很多华人创业者的演讲不够抓人,或者说你讲的不是一个足够大的故事。
最近的一个例子:一场创业者大赛里面,80支队伍,只有7支进到了决赛。好消息是,进到决赛的7支队伍里,6支都有华人的身影,还有两个全华人阵容的队伍。但坏消息来了,全华人阵容的队伍在比赛最后拿了后两名,前两名的队伍里只有一个队伍是没有华人的。
我们去了解,那两个落后的全华人阵容队伍落后的原因:其中一支是因为这个小姐姐她没有说清楚自己到底在干嘛,在演讲时没有展示自己的demo,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她想干什么;另一个是两名华人男生,这两个男生非常懂技术,但是他们的致命缺点是说话没精打采,没有那种“我特别相信自己做的这个项目”的风采。另一个比较致命的地方在于,他们没有什么实际去go to market的思考。
职场Bonus:目前在投资市场里面,有没有之前比较在意的点,但是现在有些祛魅的呢?
Lynn :我觉得可能大家对AI科学家创立的公司稍微有一点点祛魅。我们之前可能固有思维地觉得,很多事情是需要技术人才才能完成的。但AI来了之后,做好产品,反而是更稀缺的事情了。
比如说像Character.AI(下文简称C.AI)创始人Noam Shazeer,他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科学家,也能做出很make sense的产品。他回谷歌之后,把Gemini全都改了一遍,现在用户反馈非常好。但是C.AI做的其实是一个To C的产品,这是需要创始人有产品sense的,而Noam并没有把C.AI坚持下去。
因为许多科学家在追求AGI(通用人工智能)的目标上,可能优先考虑科研而非商业化,也导致他们可能不是最适合做产品的一类人。
职场Bonus:你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,如果想在北美创业,什么样的事情是最重要的?
Lynn :创业的话,应该自己先做好心理准备。因为创业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既定的轨道可以走,很多时候都是脑子一热就开始了,中间有什么地方不对了再改。很多人都是这样的,包括有些人的成功,要让他再做一遍,也不一定能复现。
职场Bonus:AI创业的话,目前来说还有哪些领域是相对还比较有红利的?
Lynn :美国的话,是SaaS。美国的SaaS市场是相对开放的。创业公司拿一个大客户,能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话,门槛和其他的竞争对手是一样的。
因为去年开始,公司们都开始意识到AI的重要性,要用AI去降本增效,和去寻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。今年大公司都在给AI拨预算。
职场Bonus:在国内,SaaS是有一些巨头吃掉了大部分市场,在美国目前SaaS领域里面,竞争程度达到什么水平,小玩家进去还有多少空间呢?
Lynn :我觉得有很大空间。因为美国大厂的核心优势有两个。一个是他们已存的客户,当大厂推出新的AI/Agent产品时,他们会顺手从原服务商买;另一个是数据,因为大厂有客户的专精数据,会更有助于他们垂类模型的训练、微调等。现在还有强化学习,能帮助大厂的模型从现有数据中快速学习,并和之前的数据结合起来。
为什么说小公司还是有很大市场?第一,美国的收并购体系很成熟,如果一个领域小公司做的很好,就算和大厂是同一个市场,最后也有很大概率可以被收购。第二,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和增长,能达到上市的要求的话,小公司是有很大机会可以自己上市的。第三,AI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美国SaaS的市场。之前只有大厂、上市公司才用得起的服务,AI来了之后,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有能力用得起了。但是中小型企业客户往往是大厂不愿做的市场。
职场Bonus:现在来说,国内创业者的机会?
Lynn :智能硬件,也包括机器人。其实也是利用了国内的硬件和供应链优势。接下来的路线,一定是先从Agent开始,再一步步扩散到硬件上面。包括智能语音,能做到端到端0延时这件事,让情感陪伴赛道的时机成熟了。
职场Bonus:目前你们做这个社群,未来期待成长为什么样子呢?
Lynn :我希望我们能跟最前沿的AI创始人一起去成长,一起去见证AGI的到来,把AI做成一个对人类有益的工具,给人们带来福祉。
● AI+社群活动留念
● AI+社群活动留念
撰文 | 陈佳惠
编辑 | 陈桐
封面图 | 受访者提供
「职场Bonus」(ID:ZhiChangHongLi)
「职场Bonus」(ID:ZhiChangHongLi)
欢迎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职升机AI ,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
3分钟测测属于你的红利机会
微信小程序
「职场Bonus」(ID:ZhiChangHongLi)
关注+星标
让你不再错过
追踪「求职招聘」趋势风向的深度报道
作者:天狮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何同学与稚晖君:两条科技赛道的...04-14
- 被判出局的圆柱电池,杀回来了04-14
- 推理AI“脑补”成瘾,废话拉满,...04-14
- 优必选年亏11.6亿,人形机器人赛...04-14